统计法律法规,统计法律法规有那些
统计法律法规
统计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体系,旨在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。以下将详细介绍我国统计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。
1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》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》是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法律,于1996年5月1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,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。该法明确了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、统计机构的职责、统计调查的范围和方法、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公布等。
-独立行使职权:第六条规定,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、统计报告、统计监督的职权,不受侵犯。 资料保护:第七条规定,地方各级人民政府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,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、整理的统计资料,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、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、人员伪造、篡改统计资料。
2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》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》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》的配套法规,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。该条例对《统计法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,明确了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、统计资料的保密和公开等内容。
3.各类普查条例
-《全国人口普查条例》:规定了人口普查的组织、实施、监督和保障措施。
《全国农业普查条例》:规定了农业普查的组织、实施、监督和保障措施。
《全国经济普查条例》:规定了经济普查的组织、实施、监督和保障措施。
《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》:规定了污染源普查的组织、实施、监督和保障措施。4.统计规章
统计规章包括各类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,如《统计执法检查规定》、《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办法》等,它们对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操作规范。
5.法律责任
根据《统计法》第三十七条规定,地方人民政府、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、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,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:
-违反统计法规定,自行修改统计资料;
要求统计机构、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、人员伪造、篡改统计资料;
拒绝、阻碍统计调查、统计报告、统计监督;
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。我国统计法律法规体系健全,为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。通过以上法律法规的规范,我国统计工作在保障国家利益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